信息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6-18
浏览 次
机械臂上下挥舞,RGV小车沿着设定路线平稳穿梭于立体库间,工人只需轻点屏幕或扫描二维码,生产指令便迅速传递至每一台机器,一旁的智慧大屏上,精准显示着执行状态……这样井然有序的场景,每天都在江苏宁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上演。
从2022年刚刚投产,到如今入选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短短三年间,这家生产高端紧固件产品的企业将智能化升级之路走得又快又稳。
智慧的种子在建厂之初就已埋下。
“当时我们就已经启用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设备也是几乎覆盖了我们所有的生产工序。”江苏宁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正体回忆道。
说话间,韩正体摘下眼镜,指着镜架连接处一颗微不可见的螺栓说:“看,小螺栓有大乾坤。一辆1.5吨重的汽车,紧固件或许仅重百公斤,但却如同‘工业筋骨’,维系着数万个零件的可靠连接,让行车更安全。”
要让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紧固件以极高的精度和效率生产出来,其背后是一整套精密运行的智能体系。
在江苏宁欣的生产线上,从球化炉、冷镦机、搓丝机到热处理线、涂覆线及自动化立体库,所有关键设备都预装了数据采集端口,团队的前瞻性为智能工厂“神经末梢”的生长延伸埋下伏笔。
江苏宁欣自主研发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发挥作用的。
这套系统如同强大的调度中心,从客户订单接入那一刻起,便自动计算所需时间、物料与交付节点,精确安排每一张订单的生产排期。它驱动着从物料申领、生产报工、成品入库到最终包装出货的完整信息流,大幅削减了人为干预的误差与延迟。
这看似虚无缥缈的信息流,却正是推动着宁欣智能化升级的“源动力”。
随着产能不断加大,今年6月,宁欣正式安装启用了MES系统(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为已拥有神经系统的工厂安上了“会思考的大脑”。
设备运行效率、能耗波动、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变化、成品库存量对比……全流程生产线上最细微的脉动都能被MES系统轻易捕捉,被转化为直观的曲线图和分析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MES系统投入使用后,我们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韩正体告诉记者。从前,每台设备都需要1名工人操作,现在1名工人可以操作6台机器,智能化升级的成果显而易见。
如今,江苏宁欣每个月能够生产3000万只各种规格的紧固件产品,这些“小螺栓”将成为卡特彼勒、山推、徐工等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与上下游客户打通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供应商自动补货,构建无缝供应链;深化厂区智能化物流,让RGV小车更广泛地串联工序;全工序推广手持PDA扫码报工,让数据采集更实时、精准……江苏宁欣的发展蓝图上,智能化触角仍在不断延伸拓展。
附件下载: